跳到主要内容

· 阅读需 4 分钟
  1. 为何面对当下发生的一切,我们不应继续推卸责任,而是担负起责任,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从中获得力量。

  2. 唯有敞开心扉,敢于冒险,勇于接纳和审视“自我”和“人生”的新观念和新方式,我们才能提升、拓展并活出真正的自己。

  3. 不论何时,我们总是刚好明白当下应该明白的东西。

  4. 你最真实的本质,是无法用头脑中任何形象或概念来形容或概述的。

  5. 你可曾记得,自己小时候有过这种想法、这种感觉、这种领悟,你相信自己会有一个伟大的人生,相信自己拥有某种神奇的力量。你就是这么想的。然而当你慢慢长大后,你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,都无视和埋没了那些关于自己的“神奇”念头,尽管它们一直在你的脑海里回响,时不时地对你说“假如……”。

  6. 你眼中的世界,就是你的世界

  7. 人生的意义由你决定

  8. 人生的意义,也不过是大脑为了印证我们从生活中习得的各种观念而编造出来的。

  9. 强大和弱小都是我们对自己的有限表达,就像各种波浪只是大海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样,它们绝对无法代表最真实的你。

  10. 你就是你所认为的样子

  11. 你所看到的外在世界,完全是你对自己的看法的复制。假如你认定自己是个可怜的受害者,那么在你眼中,到处都是潜在的加害者。其结果是,你将在生活中显化更多的受害经历。当你有一天认为这种弱小的形象无法如实反映自己时,你就会体验到自己的可贵与可爱之处。

  12. 你是自己人生的创作大师,无论你的作品看上去是否成功。

  13. 事件本身压根儿就没有意义。这些意义仅是我们的主观投射,而不是客观或独立的真相。你的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,只有你能赋予它们意义,而这正是你的力量所在。你可以自由支配这种力量,自行选择或决定事件发生的方式。所有的意义都由你说了算。

  14. 是将无限的潜能用来自我毁灭还是自我康复,这个选择权完全在他们自己手里。很少有人意识到,正是他们自己,通过某种自体免疫性疾病(譬如癌症),完成了自我毁灭。

  15. 你的未来永远掌控在自己手中。当某件事突如其来时(记住,它是你吸引来的),正是你对它的看法和诠释,决定了它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境遇。而你对它的解释或预期,又是基于你过去习得的信念。这些信念是你的精神支柱,让你感到安全。

· 阅读需 1 分钟
  1. 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径在于,弄清自己如何失控、为何失控。
  2. 研究表明,自诩意志坚定的人反而最容易在诱惑面前失控。
  3.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础。认识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问题,则是自控的关键。

· 阅读需 11 分钟
  1. 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,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,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。

  2. 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,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长为“个人”。

  3. 决定你的生活方式(人生状态)的不是其他任何人,而是你自己。

  4. 不在于被给予了什么,而在于如何去使用被给予的东西。

  5. 我们在活着时 常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,正因为对方不是令人讨厌的“敌人”,所以才想要得到那个人的认可。

  6. 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,也不要去寻求认可。

  7.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,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?

  8.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,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,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,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。而且,请你记住,假如说你“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”,那他人也“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”。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,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
  9. 基本上,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,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。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,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。

  10.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“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”。另一方面,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,那是别人的课题,你根本无法左右。

  11. 别人如何看自己,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,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自己的课题。

  12.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。

  13. 是你被某人讨厌。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,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。

  14. 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,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,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。

  15. 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,以及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别人,这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。

  16. 在意别人的视线、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,这或许的确能够成为一种人生路标,但这却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。

  17. 阿德勒说:”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“

  18. 如果人际关系中有”回报思维“存在,那就会产生”因为我为你做了这些,所以你就应该给予相应回报“这样的想法。当然,这是一种与课题分离相悖的思想。我们既不可以寻求回报,也不可以受其束缚。

  19. 例如,读书的时候如果离得太近就会什么都看不见。同样,要想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。如果距离太近,贴在一起,那就无法与对方正面对话。

    虽说如此,但距离也不可以太远。父母如果以为训斥孩子,心就会疏远。如果这样的话,孩子甚至都不愿与父母商量,父母也不能提供适当的援助。伸伸手即可触及,但又不踏入对方领域,保持这种适度距离非常重要。

  20. 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是要靠自己的剑开拓出来。我不需要传说的力量而要靠自己的剑去开创命运。

  21. 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,接受现实的“这个我”。然后,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,拿出改变的“勇气”。这就是自我接纳。

  22. 要想获得归属感就必须把他人看做伙伴,而要做到视他人为伙伴就需要自我接纳和他者信赖。

  23. 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—也就是“自我接纳”—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“他者信赖”;而且,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,才能够做到“他者贡献”;同时,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,才能够体会到“我对他人有用”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,做到“自我接纳”。

  24. 可以迷路也可以走偏,只要不再从属于纵向关系,不畏惧惹人讨厌的自由前行就可以。

  25. 无论在什么年龄,人都可以改变。

  26.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:“假如有 10 个人,其中势必会有 1 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。他讨厌你,你也不喜欢他。而且,10 个人中也会有 2 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。剩下的 7 个人则两者都不是。”

  27. 一切烦恼皆是人际关系的烦恼。

  28. 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幸福。但是,这并不等于“所有的人都幸福”。

  29. 人们想要喜欢自己,想要感觉自己有价值,为此就想要拥有“我对他人有用”的贡献感,而获得贡献感的常见手段就是寻求他人认可。

  30. 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,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。因为即使不特意去寻求他人的认可,也可以体会到“我对他人有用”。也就是说,受认可欲求束缚的人不具有共同体感觉,还不能做到自我接纳、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。

  31.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“我对别人有用”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。但是,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看不见的形式实现。只要有“对别人有用”的主观感觉,即“贡献感”就可以。

  32. 在跳舞中,跳舞本身就是目的,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。当然,作为跳的结果最终会到达某个地方。因为一直在跳动所以不会停在原地。但是,并不存在目的地。

  33. 人生是点的连续,是连续的刹那。

  34. 生活方式说的是“此时此刻”,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的事情。像直线一样的过去的生活只不过是在你反复下定决心“不做改变”的基础上才貌似成了直线而已。并且,将来的人生也完全是一张白纸,并未铺好行进的轨道。

  35. 不要用线的形式去看其到达了哪里,而是应该去关注其如何度过这一刹那。

  36. 没有目标也无妨。认真过好“此时此刻”,这本身就是跳舞。

  37. 因为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,所以才要谈现在。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,而是“此时此刻”。

  38. 人生的意义是由你自己赋予自己的。

  39. 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,即使有人讨厌你,只要没有迷失“他者贡献”这颗引导之星,那么你就不会迷失,而且做什么都可以。即使被讨厌自己的人讨厌着也可以自由的生活。

  40. 必须有人开始。即使别人不合作,那也与你无关。我的意见就是这样。应该由你开始,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。

  41. 问题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勇气。